薄暮之间原名:Sutemose,又名In the Dusk、Au Crépuscule
Eurimages宣布將補助Sharunas Bartas新片(In the Dusk) 250,000歐元,聯合製作的公司包括Kinoelektron、Film Studio Mistrus *****、Sirena Film、Biberche ProductionsLtd。 電影設定在1948年的立陶宛,描述一名19歲少年Ounté在加入抵抗蘇聯佔領的游擊隊之後所經歷的**與暴力體驗。
发布于2019年。由沙鲁纳斯·巴塔斯执导,并且由编剧沙鲁纳斯·巴塔斯、Ausra Giedraityte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Arvydas Dapsys、Marius Povilas Elijas Martynenko、Alina Zaliukaite-Ramanauskiene、Salvijus Trepulis、Valdas Virgailis、Rytis Saladzius、Saulius Sestavickas、Vita Siauciunaite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9-11-29(立陶宛)公映的电影。
第73届戛纳电影节:入选过戛纳导演作品(提名)。
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
基瑞尔 2022-01-20
【立陶宛】和一年后出现在柏林主竞赛中的《自然**》有些神似,同为稀疏的树林中,所上演和细煲的残酷而又冰冷的战争故事;角色的戏剧性境遇在缓慢推进中,最终被推向恍若燃烧的结局。当然它只适合于更“舒*”的观影场景,无从想象真正要在银幕之下完成它的可能。
玻璃灯和绿镜子 2021-07-27
导演追求的或许是诗意,但限于个人能力,导演最终只呈现了无聊。
舞动柯布斯 2021-04-28
立陶宛1948,波罗的海小国血泪史,以极缓慢影像展开、*****落幕,造成的效果是,前面昏昏欲睡(***那种),最后短暂惊醒,这样的观影旅途倒是和影中人类似,浑浑噩噩良久,不知怎么就失去了自由。翻开国别历史,这也只是苏联占领立陶宛50年之久的序幕,上影节《母亲的土地》讲的是苏联解体立陶宛**后的个体命运茫然,和50年前薄暮之间那层茫然也有相通。
**吃🍵3050岚 2021-01-13
呈现眼神的电影,瞪一眼里面都是故事。一个多小时都好慢好平实然后突然给你暴击。
外人 2020-12-17
抱著今年戛納官方評選的期待心情,觀看一部沒有戰爭場面的二戰影片;Sutemose的某些攝影及畫面感,會讓我想起安哲羅普洛斯的希臘三部曲,那種絕望與死灰。迎接著19歲的Untė,是眼中一片大戰結束後的蕭條與廢墟;導演特別著重在人物與對話。若對戰後的立陶宛,以及面對蘇維埃的統治等歷史沒有任何了解的觀眾,恐怕很難撐過這128分鐘。
blood orange 2020-11-17
历史氛围营造的不错 构思和摄影突出
HarperDie 2020-11-17
两星半。影片聚焦前苏联高压统治下的立陶宛,苏联为了对抗***,便更加在立陶宛展开剥削,搞起了打**、分土地,强征强收的白*主义。近几年前苏联国家的不少导演都在拍这类惨状不断,痛斥前苏联政府的影片,然而刻画深度寥寥,本片也是这波大潮中的典型案例。看到本片的成片质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导演沙鲁纳斯·巴塔斯这么多年都卡在戛纳的次级和平行单元不上不下。
钧廷 2020-11-15
透过两父子的视角,聚焦二战末期苏联兵占,立陶宛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以及游击队的故事。摄影和转场点的选择都很成熟。这片子又在我心里点亮了一个国家,描绘了最初级的轮廓,建立起某种熟悉感。以后再碰到资讯提及立陶宛,尤其是苏联**的立陶宛,我应该都非常有兴趣去关注。#Thessaloniki ·2020
北北 2020-06-26
2020戛纳电影节入围电影。二战后苏联统治下的立陶宛。主题还算清晰,但是节奏太慢,加上男主的声音太粗实在让人出戏,完全感受不到是一个coming of age的年龄。
单眼皮西西狗 2020-06-25
#Cannes20 such a bleak coming of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