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诅咒者原名:I dannati,又名The Damned
发布于2024年。由罗伯托·米勒维尼执导,并且由编剧罗伯托·米勒维尼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Jeremiah Knupp、René W. Solomon、Noah Carlson、Cuyler Ballenger、克里斯·霍弗特、Timothy Carlso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4-05-16(戛纳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最佳导演。
第8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
咚咚tomato 2024-10-14
BIFF29 从严酷的生活点滴看战争的背面,不要看战争的大场面要看具体的人已经是这些年的拍摄方向,本片只是更加极端,视角更加边缘。慢电影那些呈现生活过程的镜头,过肩视角等增强的个**身代入感让我想起荒野大镖客游戏,然后这电影就没有然后了,被秒了。
胤祥 2024-10-02
#10699. #8th PYIFF# 首映。前获2024戛纳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并列)。**上非常像游戏(广角的同时长焦是怎么做到的……),同时也蛮触感的。关注的恰好是战争片里最不被关注的诸如安营扎寨生火做饭闲聊发呆这样的细节,因此在毫无准备的时候猝然响起的**才如此震撼(直接把我从座位上震起来了……)。剧作确实跟剧情简介一样“模糊不清”(也只有一个人物被提到了名字),跟影像上的反类型是相当之匹配的。不过在诸如“为何参战”方面的讨论就显得既老套又多余了,毕竟什么新道理都没讲出来,又不太匹配这种颇有想法的影像。
🌈raymexic 2024-09-30
我始终觉得这类影片是自我矛盾的最好诠释:一方面不去拍摄那些我们心目中认为的大场面战争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战争中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从而传递出一种人与战争的互文性。而要做到这点,毫无疑问是对导演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终从效果来看这点的确是能够被捕捉到,给出最佳导演的结果让人觉得是合理甚至于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让人觉得导演根本没有“以人为本”,所有那些充满哲学性的与大道理的话语笨拙而机械地从角色的嘴里毫无感情地说出,完全成为了环境的工具而已,而并非是那种自然而然从故事中慢慢拧出的真切动人的内容,显出一股欧洲文艺片式的绝对功利与讨好性,而将其安放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语境下无疑生出了一种诡异的滑稽感,充满了令人捧腹的不和谐。
DJ严东东 2024-09-29
24平遥**影展# 真美国内战,但美帝没有崩裂。本以为前方的蓄积会在枪响之时最后释放(这个结尾也不错)两星半
** 2024-09-29
隐约感觉到他想拍什么,《自己去看》式迫近至残忍的真实?或是莱卡特式的反英雄新西部片?但观感实在沉闷,台词对我是无效的呓语,是否是语境相差太远,这样的批评未免显得不太公平。
岩倉雙葉🇮🇱 2024-09-29
2.5,介于手持影像、日常对话构成的唯物现实主义以及通过特写,**触发的心理主义之间,导演尝试还原历史之中的日常时间,但它又是一部宗教电影,即对于“美国”例外的宗教特征的本质进行探索,但这两方面都是幼稚且浅显的,没有触及到任何杜蒙和马利克的精髓,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思考,也不是ecocinema。
Berger 2024-09-29
与拉乌·沃尔什《****》和尼古拉斯·雷《沙漠大血战》处于同一战争片脉络中。
bugz 2024-09-23
模糊不清的,是剧情。 拿风景人物来抒战争的情。一个侦察小队...一群志愿兵,老兵带新兵,并无太多**经验,探索未知地区。遭遇敌军,也乱搞一气。最后就只剩残兵2,3只。 玩啥呢?
Q影誌 2024-05-19
#戛纳一种关注 一篇小散文。想起了《马尔姆克罗格庄园》,聊天没有废话,游走于哲学、信仰、战争与人生。散场时同行的专门从伦敦赶过来看电影的老爷爷说,“与众不同的试图探讨战争的方式。”
寒枝雀静 2024-05-16
D/ 大多数时间都在执行一种过于陈腐且呆板的自然主义,转折戏的调度也实在是味同嚼蜡。但这种笨重感在之后漫长的堆积中终于在人物的面容雕刻中被转化为一种细微的跃动,而空间也在人物活化之后被展开。因此在最后姿态的多重奏中,似乎终于碰到了《第一头牛》的脚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