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米的世界 09-26
墙的呢喃 08-28
纪录说谎家 07-24
短片万岁 05-21
围绕让娜·迪尔曼 05-06
老师,别哭 10-24
学爸 10-09
女囚风暴1995 10-12
坠落的审判 12-25
瑙西卡原名:Nausicaa,又名瑙西卡娅
描述一位*****与一位希腊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了一些对希腊****之****的访问,谈及他们对希腊的政治和**政权的看法。是因为政治上的考量,这部影片并没有在电视上播映过,仅于1970年布鲁塞尔的一个影展上,以尚未完成剪辑的状况下放映过。
发布于1970年。由阿涅斯·瓦尔达执导,并且由编剧阿涅斯·瓦尔达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热拉尔·德帕迪约、伊丽莎白·德帕迪约、米丽娅姆·博耶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0公映的电影。
伞兵兔 2022-10-12
瓦尔达唯一一部历史、politique、(自我)身份认同高度耦合的流散题材电影,也是她梳理自己精神成长较深的一部。层次丰富,虚构与非虚构交融好妙,值得在影史上拥有位置。作为瓦尔达的自我指涉,剧情部分的少女阿涅斯同样是希腊裔,拥有疏离的父、俄狄浦斯关系、学习希腊考古课程;剧本中增添的她与希腊流散者的爱情线为个体与遥远的祖国做情感加持,也借此进行隐喻性表态;瓦尔达自己的画外音随时自如**,从自反和politique角度更理性发声;穿插的纪录部分篇幅不小,希腊流散者们的口述从多种职业/思维角度构建记忆之场。不止一次想起安哲(鹳鸟、塞瑟岛……)。叙事上两处设定最妙:40分钟**主/演员从剧情部分无缝穿到纪录部分(而且是上船寻找希腊同胞)、片尾瓦尔达诗性画外音随时**阿涅斯和恋人告别现场。
苏莫 2021-02-23
有些杂乱,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由,将很多元素拼接在一起,形式的趣味性大于观点。
醉梦·聊生 2020-09-05
阿涅斯把自己的名字给了片中的**,她与记者身份的希腊**者的一段在**的爱情,穿插了在**后被迫离开希腊的人的采访,他们多数被捕,有万人之众,之后再未回国,阿涅斯甚至自己出镜,表达观点,朗读剧本,一部带有表演又触摸历史的纪录片。
stknight 2020-04-14
其实是剧**中间穿插了对希腊**的**人士的访谈纪录片,瓦尔达也学着戈达尔不好好拍电影了。这片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在电视上播过
胤祥 2020-03-27
[2020年3月瓦尔达√] 有[尤利西斯]就必然有[瑙西卡]。可能是瓦尔达作品中文本层次最复杂的一部,很多手法显然是借自戈达尔,影片文体大概算是今日的“创意纪录片”,除了瓦尔达的自叙:希腊父亲,对希腊文化的好奇,对希腊**的关注,童年回忆;以及“虚构”的段落:名叫阿涅斯的、有着希腊父亲的***,和****的希腊记者的关系;同时瓦尔达通过自身出场、旁白、直接道破“扮演”、朗读剧本等手法暴露了电影机制并形成自我指涉;同时还混合了对****的希腊人的采访、戏剧排练、当代艺术策展、街头采访等素材……几重文本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但要数赛特港口的回忆、导演旁白和最后朗读剧本为最佳。结尾朗读文辞华美的剧本时。候形成的声画叠用和错位实在是太美妙了。
[Deleted] 2020-01-08
希腊67**可对比Costa-Gavras的焦点新闻(Z, 1969),瓦尔达除自身是希腊后裔(父亲只给她带来“动机”,非***)的原因,采访**者目的性上也能看到时间段内的左翼思想的发展(同同裔故事的杨克叔叔,远离越南、黑豹党),这种鲜明的政治倾向在电影的失败后告一段落,转而开始关于**地**诉求(**之声、一个唱一个不唱); 除了政治因素导致的失败,片中仅有的创造性是用奥德赛故事指向历史神话、记录和自编故事的结合,但并没有有趣到独特或严谨形式地步(她更好的两个极端代表分别是5-7点的克莱奥和101夜),因此也不难理解被束之高*的原因
间歇失声 2019-04-05
片名出自《奥德赛》,故应按通译作《瑙西卡》或《瑙西卡娅》(豆瓣已更正)。跟短片《杨科叔叔》一样,瓦尔达在希腊**的非常年代,在异地(美国或**)寻希腊的根,用一种近似戈达尔的“文体”和探索途径。
Muyan 2019-01-20
前重看「La Pointe Courte」+「Les Amours d'Astrée ** de Céladon」
Sabrina 2018-02-10
看来打一开始阿涅斯就喜欢虚实结合双线叙事,故事里面有强烈的个人经历植入。扮演阿涅斯的那个希腊女孩子真的很漂亮。
峰峰峰峰 2014-12-26
瓦尔达说过,她所有的影片都是建立在“矛盾和并置”这个层面上的,而在这部电影上是历史和神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