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间谍原名:Triple agent,
以上世纪西班牙內战为背景的政治惊悚片,前沙皇**菲欧多带着妻子移居巴黎后,过着神秘的生活,在公产主义者受到**的**,菲欧多却公开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而且是个三重间谍,同时*务于**的白军和红军,甚至德国的**军。 1936年的欧洲,正值西班牙内战时期。身为前任沙*****的费欧多携着他年轻的希腊妻子阿茜诺一同移居巴黎。**人对战争漠不关心,只管取笑西班牙人。阿茜诺同情她的****邻居,费欧多的态度却很**,他*繁地外出,谁也不知道 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他还公开宣称自己是间谍。他究竟是为谁工作的?他是忠于沙皇的白军?红军间谍?**分子?还是个三重间谍?
发布于2004年。由埃里克·侯麦执导,并且由编剧埃里克·侯麦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卡特琳娜迪达斯卡鲁、谢丽埃勒·克莱尔、阿曼达·朗格勒、埃马努埃尔·萨兰热、Serge Renko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04-04-15公映的电影。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TWY 2024-01-05
实际的空间在历史中虚空化,在平静的绘画中逐渐抽象,侯麦只需要几个房间就展示了一个世界,人物也在时间中同时靠近当代和过去,在身体的病痛和遗忘中,一颗隐藏的情节剧之魂浮游于地下,而一切的原爆点则是事物的消失自身:离开镜头的一切,“无论它离我们多近,都已经像永远地离开了一样”。非常诡异和神奇的观感(《永远不会存在的电影的预告片:〈假战〉》+《岛屿上的煎熬》= ?),从未在侯麦电影中感受过。
云雾敛 2022-09-19
和上部同属政治电影,但虽然更类型化(悬疑片,有意识的去模仿希区柯克),观赏度上却并未多高,比上部英国贵妇摆定姿态与方向的激烈情绪输出少了太多感染力。开始侯麦曾想过采取同样的嵌入做法,只不过对象是记录胶片,过于琐碎的素材和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令他止步,因此转而采取简单的植入方式,但这样无疑没有任何创见,只是普通电影的历史背景渲染方式,即便在有着侯麦自满的场景和道具设置情况下。缺失悬疑感是最大的问题,间谍片核心被忽视,侯麦只是在这个真实**的基础上增添了人物交流上的可说和不可说,模糊了真相,最终造就了乏味平凡的整体观感。可抛开类型要求,对话真的具有闪光点吗,在依旧侯麦的对白中,是难以寻觅到政治紧张气氛和本该具有的人物属性,或许,侯麦的政治电影真的只有在直白输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
欢乐** 2019-11-18
一部远被低估的佳作。尤其在刚读完奥威尔《致敬加泰罗尼亚》之后,再看此片,觉得侯麦谈起政治绝对不输于谈情感谈人性。「三重间谍」意指三方主要势力的对峙——****(苏俄),**,(被流放的)白俄军事**;三者关系错综复杂,互为敌人当又互相利用,折射出西班牙内战在二战期间的复杂政治生态。所有惊心动魄的**都隐匿在日常叙述背后,但不无神秘**的大量留白所闪现的机锋,却依然是侯麦式的审美趣味/选择(尤其是谈论画作的段落);而「巴黎」只出现在作为媒介传声的报纸和电视上,却缺席于人们的生活,真是一个可供深度解读的角度啊。侯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希区柯克、弗里茨·朗甚至纳博科夫的作品中汲取元素,这是一部还原他文学记忆的影片。
451½°F™ 2019-05-21
如同帕索里尼的「性即政治」,侯麦的爱情关系最终还是与政治产生了勾连,谎言、当众宣称都似乎是某种「爱情胜利者」的**,当然最后还是要承担无论是关系还是生命的代价,相较之其他更加会利用镜头含蓄说故事的导演,纪录片插播还是太直白了。
盲忙 2019-04-22
后期的侯麦有些想要改变,主要的题材上的更加政治化,其实抛开这些背景还是一部典型的侯麦作品,于是我还是更喜欢过去那些单纯得只谈情感和道德的他。
时以星 2015-05-07
侯麦八十岁拍的,看上去是最不像他的,为什么在这个年纪拍这个题材,这一个年代,想起读他的小说《伊丽莎白的小屋》时附录的访谈,记者问他为何在1944年巴黎**呼啸的年代,他却写了一本关于在阳光下散步,游泳的书,他说问过自己,可能书写当下的**吗,结论是不能。有些事是,年老之时,终再重逢。
lixunhuan 2014-04-02
侯老麦最闷的电影吧,看的睡意连连。连拍一部间谍片也能拍的这么叨*叨的,老侯我真是*死你了。
ζωήιδ 2013-01-31
全程觊觎女主女配们的*饰和室内陈设
傲慢与偏见 2012-07-10
以上世纪西班牙內战为背景的政治惊悚片,前沙皇**菲欧多带着妻子移居巴黎后,过着神秘的生活,在公产主义者受到**的**,菲欧多却公开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而且是个三重间谍,同时*务于**的白军和红军,甚至德国的**军。
Bigmob 2006-02-23
谁说这是老不死候麦的垂死挣扎,如果你对艺术史与欧洲30年代的政治格局有所了解的话,肯定能自乐其中。